郝其军升血小板胶囊

【摘要】 目的: 观察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 ITP 患者, 将之随机分为 3 组: 单用强的松、单用升血小板胶囊 、强的松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 第 4 组为强的松治疗无效再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观察 4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观察时间为 12 周, 分组统计疗效。 结果: 强的松组有效率为 93. 33%, 升血小板胶囊组有效率为 93. 75%, 强的松和升血小板胶囊联用组有效率为 95. 65%, 强的松治疗无效再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有效率为 70. 8%。 结论: 升血小板胶囊对 ITP 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无明显不良反应。

 

特发 性 血小 板 减 少性 紫 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是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血液病, 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 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 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 1] 。成人发病以慢性为多, 常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但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 如向心性肥胖、痤疮、高血压、水肿、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等, 甚至会造成患者的严重感染、尤其是系统性真菌感染等而引起死亡, 部分患者发生激素耐药, 治疗效果差, 依从性差, 不能坚持用药, 所以实际疗效不如人意。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 探索一条治疗新路, 笔者从 2000 年起开始应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 ITP 患者。 升血小板胶囊是一种专用于治疗 ITP 的纯中药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青黛、连翘、仙鹤草、牡丹皮、甘草 ,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斑的作用,经临床验证已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0 年 1 月~ 2003 年 12 月在我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 ITP 患者, 共 78 例, 其中男性 31 例, 平均年龄 24 岁; 女性 47 例, 平均年龄 22 岁。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符合 1986 年中华血液学会修订的标准[2]。患者随机分为 3 组, 第 1 组为单用强的松组, 第 2 组为单用升血小板胶囊组, 第 3 组为强的松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 第 4 组为强的松治疗半年无效再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患者一般资料详见表 1。

 

 

1.2 治疗方法

强的松组: 强的松 1mg ( kg·d)口服, 待血小板升至正常后逐步减量, 观察 12 周; 升血小板胶囊组: 升血小板胶囊 4 粒, 1日 3 次口服, 观察 12 周; 强的松和升血小板胶囊联用组: 强的松 1mg ( kg·d)+升血小板胶囊 4粒, 1 日 3 次口服, 待血小板升至正常后强的松逐步减量, 观察 12 周; 强的松治疗半年无效再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 强的松 1mg( kg·d)+升血小板胶囊 4粒, 1 日 3 次口服, 待血小板升至正常后强的松逐步减量, 观察12 周( 当 PLT≤10. 0 ×109 L, 先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1.3 疗效评估[ 2]

显效: PLT≥100×109 L, 无出血症状。良效: PLT≥50 ×109 L 或较原水平上升 30 ×109 L, 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

进步: PLT 有上升, 出血症状改善, 持续 2 周以上。

有效: 显效、良效、进步均为有效。

无效: PLT 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1.4 不良反应观察

主要观察是否出现消化道症状、水肿、高血压、严重感染以及心、肝、肾功能下降等症状。

 

1.5 统计方法

采用 t 检验。

2、 结果

2.1疗效

4 组患者疗效详见表 2

 

 

强的松组(第 1 组)的总有效率为 93. 33 %, 升血小板胶囊组(第 2 组)总有效率为 93. 75 %, 强的松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第 3 组)总有效率为 95. 65 %, 强的松治疗半年无效再联用升血小板胶囊组(第 4 组)总有效率为 70. 8%, 疗效无显著差异(P >0. 05)

 

2.2 疗程

4组患者 PLT 恢复时间详见表 3 。

 

 

强的松组和升血小板胶囊组 PLT 恢复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3 不良反应

在应用升血小板胶囊的整个治疗过程中, 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外, 还观察到 1 例患者肝功能损害, 应用护肝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有 1 例腹泻, 应用思密达后症状消失; 1 例腹胀, 2 例恶心, 应用吗叮啉后症状消失。 此外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代治疗 ITP 取得很大进展, 目前有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切脾等方法。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长期缓解率约 10%~ 20 %, 免疫抑制剂远期缓解率约 10 %左右, 且不良反应大 , 患者难以耐受[3]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血浆置换只暂时缓解, 不能维持疗效, 且价格较贵; 切脾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 非常规首选方法; 近期国外研制出一种新药美罗华(抗 -CD20单抗)治疗 ITP, 其机理主要是减少产生自身免疫抗体的 CD20细胞数, Giagounidis[4] 等对 12例 ITP 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 发现其总有效率为 75 %, 但也存在感染和血小板增多等不良反应, 而且价格昂贵。 这些情况使得上述药物在 ITP 的临床治疗中受到了一定限制。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利用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 尝试应用升血小板胶囊对ITP 患者进行治疗。ITP 是由于人体免疫机能紊乱所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ITP 患者血小板表面的自身抗原成为异物被自身产生的抗体所攻击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血小板表面抗原变化, 或感染性抗原粘附在血小板表面有关。 总而言之, ITP 常发生在感染后的事实是明确的, 且本病常因反复感染而发病或复发。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肌衄、发斑、齿衄等范畴,病因病机有虚、实两类, 升血小板胶囊是针对火热迫血妄行的病机特点而设计的方剂, 方中君药青黛咸寒, 有清热解毒、泻肝清肺、凉血消斑之功; 臣药丹皮, 味苦辛微寒, 既助君药青黛清热凉血, 又可活血散瘀; 佐药连翘、仙鹤草, 可清热解毒, 散结消斑, 收涩止血; 使药甘草, 既可清热解毒, 又可调和诸药。 动物实验证明牡丹皮和连翘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抗力的作用, 而且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抑制Ⅰ 、Ⅱ 、Ⅲ型变态反应, 又无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作用,该药尚具有明显的升高外周血血小板、增强血小板聚集和缩短凝血时间等功能。 本研究中应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 ITP 患者63 例, 对改善临床症状和血小板计数等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研究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该药与激素联合应用, 可取得明显疗效, 对于激素不敏感的患者以前只能加用免疫抑制剂或进行切脾治疗, 现应用升血小板胶囊后同样有效, 并且由于其不良反应轻微, 患者更易于接受较长期用药和坚持用药。本研究表明升血小板胶囊是一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有效、价廉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