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南扑灵普拉洛芬滴眼液

【摘要】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青光眼手术前后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青光眼手术的32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32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16例患者在手术前3天开始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预处理,术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炎症控制,对照组患者仅在术后单独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炎症控制,术后14天及30天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体征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4天对照组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30天后的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前后都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抗炎处理,可明显减轻青光眼患者炎症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恢复,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有研究显示,青光眼手术前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炎症控制可有效控制术后炎症,但对此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故为评价普拉洛芬滴眼液对青光眼手术前后炎症控制的情况,笔者对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青光眼手术的32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为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青光眼手术的32例患者,患眼54眼。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6.7±3.5岁。32例患者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1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1例。排除对本次药物过敏等影响研究结果的患者。随机将32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组后都常规的进行术前准备,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在手术前3天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预处理。然后两组患者都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手术方式都采取标准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麻醉及操作都相同。术后两组患者都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炎症控制。术后15天及30天对两组患者进行视力,NCT眼压测量,询问症状,裂隙定显微镜检查眼段,根据检查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
1.3 评分方法及标准  如患者术后无眼痛,畏光,球结膜充血,角膜炎症,睫状体充血,角膜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浮游体,防水闪光等症状体征发生评分为0分;如患者术后上述症状及体征表现轻度为1分,如患者术后上述症状及体征表现中度为2分;如患者术后上述症状及体征表现重度为3分;如患者术后上述症状及体征表现极重度为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术后的严重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以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32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及检查。术后14天及30天评分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术后14天对照组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30天后的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朱磊等研究显示,在青光眼手术前3天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预处理,术后同时应用此药,可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术后炎症的发生情况。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合。分析其原因在于,众所周知,很多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前就存在一些炎症,而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手术,手术后必然会增加患者炎症的发生情况。而通过术前预消炎,可明显减轻这些手术前的炎症,为青光眼的手术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青光眼手术本身又会对青光眼患者的眼内组织造成机械及化学等刺激,而这些刺激会导致患者的眼组织细胞发生损伤,从而使细胞膜发生紊乱,导致花生四烯酸外漏,而花生四烯酸在环氧酶的催化下会形成环内氧化物前列腺素。
   黄立研究显示,青光眼手术会导致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增加,且前列腺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眼部炎症物质。而普拉洛芬滴眼液是一种丙酸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术后常规应用可明显组织炎症发作及炎症化学物质的生成,从而减轻青光眼手术后的炎症发作情况。
   综上所述: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前后都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抗炎处理,可明显减轻青光眼患者炎症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恢复,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