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黄豆苷元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有效性。 方法 60 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黄豆苷元组( 32 例) 和对照组( 28 例) , 黄豆苷元组口服黄豆苷元胶囊 150m g·d-1, 对照组口服倍美力片 0. 625mg·d-1, 两组连续治疗 3 个月。 用药前及用药 3个月后观察围绝经期征候群, 测血清 E2, FSH, LH及脂蛋白, 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围绝经期征候群均有显著改善,FSH, LH均显著下降, E2 均显著上升,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 TC, TG, LDL 均有明显下降, HDL 略有上升, 黄豆苷元组变化略大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胃肠道反应、阴道出血、乳房肿胀发生率黄豆苷元组分别为: 12. 5% , 0, 0, 对照组分别为: 42. 9% ,75%, 21. 4%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黄豆苷元胶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而且药物副作用小。
围绝经期综合症是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严重者将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雌激素替代治疗 (HRT) 能缓解更年期症状,但因为某些副作用难以使广大妇女接受,黄豆苷元具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且无显著的副作用[1]。笔者所在医院自 2004 年 10 月对妇科门诊健康的围绝经期妇女使用黄豆苷元胶囊,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 2004 年 10 月至 2005 年 2 月就诊于妇科门诊的有围绝经期症状的妇女 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黄豆苷元组 32 例,对照组 28 例。 黄豆苷元组年龄 50.58±2.46岁,对照组年龄 50.54±2.52 岁。 全部病例无器质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3 个月内未使用雌激素或其它针对围绝经期症状的药物,允许使用维生素类、钙类和抗高血压药。 两组年龄及用药前症状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即两组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黄豆苷元组口服黄豆苷元胶囊(陕西功达制药有限公司) ,每日 3 次,每次 1 粒 (50mg) ,以 3 个月为观察疗程。 对照组口服倍美力片 (苏州立达公司生产) , 每日 1 次, 每次0.625mg,28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从周期第 15 天开始加服安宫黄体酮片 6mg,至第 28 天,连续治疗 3 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改善 用 Kupperman 改良评分标准 ( [2] 表1)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围绝经期综合症常见的症状详细逐项填表并评分,症状评分= 基本分×程度评分, 各症状评分之和为总评分。 症状程度评分采用半定量法,无症状记 0 分,轻症状记 1 分,中症状记 2 分,重症状记 3 分。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卫生部颁布的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按治疗前后 Kupperman 总评分变化将疗效评定分为 4 级, 完全缓解:总评分下降≥80%,显效:总评分下降 ≥50%,有效:总评分下降≥20%,无效:总评分下降< 20% 。
1.3.2 血脂及激素测定 采用酶法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脂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 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 ;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卵泡刺激素 (FSH) 、促黄体生成激素 (LH) 及雌二醇 (E2) 。 采血时间分别于治疗前一天和治疗 3 个月后早晨 8∶00~9∶00 空腹时。
1.3.3 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胃肠道反应、乳房胀痛、阴道出血等主要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 Ridit 检验。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按 Kupperman 总评分变化率评定治疗效果(见表 2)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
3,差异有显著性(P< 0.01)
2.2 血清 E2、FSH、LH 的变化
见表 4。 治疗前后相比,两组 E2 均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 0.01) ,FSH、LH 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0.05) 。 两组之间相比,E2、FSH、LH 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
2.3 血脂的变化 见表 5。
治疗前后相比,两组 TC、TG、LDL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 均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相比较, 治疗前后 TC、TG、HDL、LDL 均值变化幅度黄豆苷元组稍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3 药物不良反应
黄豆苷元组发生轻度恶心呕吐 4 例 (12.5% ) , 乳房胀痛 0 例 , 阴 道 出 血 0 例 , 对 照 组 发 生 恶 心 呕 吐 12 例(42.9% ) , 乳房胀痛 6 例 (21.4% ) , 撤退性阴道出血 21 例(7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
3、 讨论
3.1 黄豆苷元与人体分泌的雌激素在结构上十分相似, 具有温和的雌激素样作用[3], 能与内源性雌激素受体 (ER) 结合,在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时,表现为雌激素活性,发挥雌激素效应, 在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 它占有 ER 表现为抗雌激素活性。
3.2 围绝经期的主要症状均起因于卵巢功能衰退, 燥热潮红与循环雌激素落差而非绝对水平有关,但也与垂体促性腺素,尤其是 LH 的波动有关。 LH 控制着雌激素的释放,而这些激素的释放又受到丘脑激素神经元的控制。 在机体激素活性较低时, 高剂量植物雌激素可以更大程度激活 ER 而发挥作用[4]。 本研究中激素测定显示: 给予黄豆苷元胶囊 3 个月后, 患者血清中 FSH、LH 明显降低,E2 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烘热出汗、烦躁易怒等症状明显改善 (P<0.01) , 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与 HRT 相近 (P>0.05) 。
3.3 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病也是一类与雌激素相关的疾病,雌激素替代治疗有明确的疗效, 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脂质代谢和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也有报道[5]。 本研究中血脂测定显示:给予黄豆苷元胶囊 3 个月后,患者血清中 TC、TG、LDL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 略有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研究表明服用黄豆苷元胶囊可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血脂代谢,可预防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