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一组美国学者完成的2项有关男性尿路感染(UTI)的研究发现,对于UTI男性门诊患者,较长程的(>7天)抗菌药物治疗与早期或晚期UTI复发不降低相关;对于接受心血管、骨科或血管外科手术的男性患者,术前进行无症状菌尿筛查和治疗并不会获益。
研究者通过医疗系统资料,以评估对于存在UTI的男性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对其临床转归的影响;以及对于接受手术的男性患者,在术前进行尿液筛查或抗菌药物治疗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其中,在4854765例男性门诊患者中,发生的39149次UTI共涉及33336例患者,包括33336次(85.2%)首发、1772次(4.5%)早期复发和4041次(10.3%)晚期复发。最多使用的抗菌药物为环丙沙星(62.7%)和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26.8%)。
35.0%和65.0%的患者分别接受了短程(≤7天)和较长程(>7天)治疗。在首发患者中,发生早期和晚期复发者分别达4.1%和9.9%。与短程治疗相比,较长程治疗与早期或晚期复发率降低无关,但与晚期复发率增加相关。
另外,1688例患者共进行了1934次手术操作。在术前尿培养筛查阳性54例患者中,与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相比,接受治疗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更常见(45%对14%,P=0.03)。
这种差异在集落形成单位≥100000 /ml的菌尿患者中尤为明显,即抗菌药物治疗者与未治疗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0%和7%(P=0.03)。此外,与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相比,接受治疗者术后更多发生UTI(18%对7%)。
尽管上述两项回顾性研究不能明确表明菌尿的抗菌药物治疗与较差的转归具有因果关系,但却可以提示二者间的相关性具有生理学的可能性,并且也与大量已发表的有关菌尿过度治疗的文献相一致。
在大多数临床情况下,对无症状菌尿进行治疗是不必要的,对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抗菌药物耐药及医疗资源浪费而言,对无症状菌尿进行治疗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在2011年的美国感染病学会指南中,在言及急性膀胱炎的管理时,指南要求医师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选择时应考虑到治疗本身的可能附加伤害。
一方面,对于抗菌药物耐药、CDI暴发以及对治疗效-价比等的广泛关注都不主张不加区分地使用抗菌药物;另一方面,有关较长程抗菌药物或术前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也没有发现其临床益处,因此,我们推荐人们将其抗菌药物应用的观念由过去的“多就是好”,转变为“少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