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金消结胶囊
红金消结胶囊

   【摘要】:目的:分析红金消结胶囊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比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中复方水溶性维生素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中红金消结胶囊组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红金消结胶囊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可有效避免保守治疗中的副作用。 提高卵巢巧克力囊肿非手术治疗成功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保守治疗,是指临床上对于卵巢巧克力囊肿,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的治疗方法[1],尤其是病灶小、 痛经症状轻者,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成功率。但是,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 Drugtherapy)过程中,容易出现肝功损害、 闭经等副反应,甚至严重内分泌抑制、 不孕等,使患者依从性明显下降,导致未能坚持药物治疗而需腹腔镜手术等[2]。红金消结胶囊( Hongjinxiaojie Capsule)为中成药制剂,其成分含金荞麦、 五香血藤、 大红袍、 柴胡、 三七、 香附、 八角莲、 鼠妇虫、黑蚂蚁、 鸡矢藤等[3],可用作辅助治疗的选择,作为乳腺小叶增生、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的药物。我院于近 2 年来开始将红金消结胶囊应用于孕三烯酮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取得相应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 2009 年至今妇产科门诊治疗并已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共 84 人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实验组(孕三烯酮)及对照组各为 42 例,其中对照组年龄为 29~35岁 ,平 均 年 龄 为( 33 ±2.85)岁 ,痛 经 时 间 为( 6 ±1.68)年 ,血CA125 为( 186±22.1) mIu/ml;实验组患者年龄为 28~36 岁,平均年龄为( 32±3.46)岁,痛经时间( 6±1.87)年,血 CA125 为( 164±34.7) mIu/ml,两组患者超声提示附件包块<5cm,临床症状有痛经,体征表现为盆腔触痛结节。两组患者在年龄、 痛经时间、 血 CA125、 超声提示附件包块、 临床症状、 体征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1.2 研究方法

第一组为对照组按照常规化疗方案 (孕三烯酮 2.5mg 口服,每周 2 次,连续三月),未加用红金消结胶囊;第二组为实验组按照常规化疗方案以外,加用红金消结胶囊 4 片口服,每天 3 次;其他处理方案相同。并对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患者依从性、 副反应情况及治疗预后转归等作出比较.

 

   2、统计学分析

   各临床观察指标收集整理后,采用 SAS 8.1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作为检验显著性水准。

 

   3、 结 果

   保守治疗期间,对照组及实验组均有患者因肝功能改变、闭经等而未能完成全部化疗。两组对象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X2=4.09,P<0.05);两组对象治疗副反应比较,以恶心、 纳差、 厌食、 闭经为观测指标,行 X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X2=8.4,P<0.01);两组对象治疗肝功能改变比较,转氨酶升高( AST,ALT) 例数,行 X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 X2=7.90,P<0.01);两组对象治疗成功率比较,以保守治疗成功及中转术(腹腔镜检查术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为标准,对照组失败10 例(其中 9 例行腹腔镜检查及手术治疗;1 例行剖腹探查术剥除患侧卵巢囊肿);实验组失败 2 例(改行腹腔镜检查+卵巢囊肿剥除术)。 行连续性校正 X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X2=6.22,P<0.05)。详情见表 1。

 

   4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多为中青年患者,其中,卵巢巧克力囊肿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腹腔镜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后补充药物创造低雌激素环境而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阴道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 CA125 定量等检查的普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率不断提高,对于早期的、 轻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必等待腹腔镜检查即可作出诊断[4],使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临床诊断病例越趋增多,对于此种病例,药物治疗成为首选之一。而,与手术相比较,药物治疗具有创伤小、 无痛苦、 对卵巢功能干扰小、 可保留卵巢皮质、 短期恢复排卵、 生育功能,治疗后输卵管功能恢复快、 再次受孕机会高等优点,更适合未生育女性对今后妊娠的要求,所以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首选的治疗方式。

    应用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过程中,统计分析显示,红金消结胶囊配伍组患者闭经等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所以红金消结胶囊可减少闭经,提高患者对药物保守治疗的依从性。 这与田泉等人报道一致[6]。 而且,红金消结胶囊组与对照组比较,保守治疗成功率分别为 95.2%与 76.2%,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本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治疗中,仍有 12 例保守治疗失败,其中实验组 2 例因附件肿块无缩小而改行择期腹腔镜检查及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 9 例因患者因肿块无缩小而改行择期腹腔镜检查及卵巢囊肿剥除术;另外 1 例因急于生育而行剖腹探查术+卵巢囊肿剥除术+输卵管造口术。其他文献亦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非手术治疗成功率与血CA125 水平、 病灶大小、 肝功能情况等密切相关,因此,如急于生育要求、 囊肿较大、 或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等情况,则建议手术治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