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治疗价值。 方法 以 2008 年 12月至 2009年 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 61例主诉中重度痛经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45例进入研究组( 给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 , 16例进入对照组 ( 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 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 结果 研究组用药后痛经症状完全缓解 8例, 部分缓解 30例, 无效 7 例, 有效率 84. 4%; 对照组痛经完全缓解 0例, 部分缓解 6例, 有效率 37. 5%,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两组子宫体积大小无明显变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 两者所导致的疼痛机制不明, 表现多样, 程度较重, 保守手术不能完全切净病灶, 药物治疗时间长, 副反应大, 依从性差, 疼痛的缓解率低和复发率高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 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具有软坚散结、化瘀定痛的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其对痛经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 1] 。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合并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 年 12月至 2009年 3 月我院门诊就诊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腺肌病患者 61例。 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 26例 , 均为初治患者、无手术指证; 子宫腺肌病 35例, 有保留子宫要求, 无生育要求。 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合病史、盆腔检查, 血清 CA 125、影像学检查诊断 [ 2] 。 子宫腺肌病结合病史、盆腔检查、阴道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诊断 [ 3]
经患者知情同意, 将 45例列入研究组, 包括 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 25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 年龄 28 ~ 46岁, 平均( 35. 0 ±6. 5) 岁, 平素月经周期规律, 均有中、重度痛经症状, 无手术指征, 无全身疾病, 符合药物治疗的指征。 其余 1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为对照组, 年龄24 ~ 41岁, 平均(33. 1 ±5. 1) 岁, 月经规律, 有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 n RH-a ) 或避孕药治疗顾虑。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处理 研究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 于月经周期第 1天开始服用散结镇痛胶囊(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4粒 /次, 3次 /d , 服药 3个月。 对照组于痛经时给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
1.2.2 监测指标 治疗前 , 所有患者填写调查问卷 , 记录初始疼痛程度 ( 包括痛经 、性交痛及慢性盆腔痛 ) 、子宫大小 、C A125数值 、肝功能 、肾功能作为基础情况 。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 v i s u a l a n a l o g u es c a l e , V A S ) 记录 , 标尺范围 1 ~ 10c m , 0代表无痛 , 10代表最强烈疼痛 。 超声测量子宫 3个径线 , 利用公式 , 计算子宫容积 =D1 ×D2 ×D 3×0.52c m 3 。 留 取 静脉 血 , 采 用化 学 发 光法 检 测血 清C A 125, 检测肝功能及肾功能情况 。 定义疼痛缓解为治疗后患者痛经评分较前下降 >50%, 部分缓解为评分降低 ≥ 2分 。 缓解有效指缓解和部分缓解总和 。 两组患者均以停止治疗后第 1次月经来潮 、未应用止痛药时的疼痛程度 ( 包括痛经 、性交痛的 V A S评分 ) 为判断标准 。
1.2.3 随访 随访时间截至 2009年 6月 , 最长随访时间 6个月 , 最短随访时间 3个月 , 平均随访时间 ( 3. 63 ±0. 88) 个月 。 所有患者服药后 3个月第 1次月经后返诊 。 测量上述指标 。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11.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先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 , 均满足正态性检验 , 计量数据描述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 , C A125、子宫大小前后变化情况采用配对 t 检验 ; 疼痛 V A S评分前后变化采用威氏符号秩次检验 ( Wi l c o x o ns i g n e dr a n kt e s t ) 。 频数资料采用精确概率法或卡方检验 。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痛经的治疗效果 ( 1) 研究组 45例患者用药前均有明显的痛经症状 , V A S 评分 6. 0 ~ 10. 0, 平均 7. 73±1. 21; 用药后痛经症状缓解 8例 , 部分缓解 30例 , 无效 7例 , 有效率 84. 4%。 ( 2) 对照组 16例患者用药前亦均有明显的痛经症状 , V A S评分 4. 0 ~ 8. 0, 平均 6. 03 ±1. 61; 痛经完全缓解 0例 , 部分缓解 6例 , 有效率 37. 5%, 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 。
2.2 两组患者性交痛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 14例患者用药前有明显的性交痛症状 , V A S评分 4. 0 ~ 8. 0, 平均 5. 07 ±1. 38, 用药后性交痛症状完全缓解 2例 , 部分缓解 10例 , 无效 2例 , 有效率 85. 7%; 对照组 6例有较明显性交痛 , V A S评分 4. 0 ~ 6. 0, 平均 4. 66 ±0. 81, 无明显缓解 。
2.3 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变化 研究组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中位数 (174. 98 ±49. 02) c m 3 , 治疗后子宫体积 ( 160. 63 ±49. 26) c m 3。 对照组 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子宫体积 (160. 56 ±31. 07)c m 3, 治疗后子宫体积 (166. 84 ±31. 39) c m 3, 3个月时子宫大小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变化 。
2.4 副反应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肝 、肾功检查均未见异常 。
3 、讨论
3.1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疼痛的临床特点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 其机制尚不明确 , 局部的炎性因子 、神经递质的分泌和刺激 , 病灶的张力和对周围组织的压迫 , 病灶中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的增加或被侵润 , 患者痛阈的改变都可能引起疼痛 。 其疼痛特点 包括 : (1)表现 形式 多样 , 如痛 经 、慢性 盆腔 痛( C P P ) 、性交痛和大便痛等 。 (2) 定位不清 , 常常放射到腰部 、大腿内侧等部位 。 ( 3) 可伴有泌尿道和肠道刺激症状 。( 4) 可伴随有肌紧张症状 、抑郁 、烦躁 、焦虑 、易怒 、失眠 。( 5) 目前无论手术或药物治疗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 但是复发率高 。
3.2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疼痛的有效性 散结镇痛胶囊是一种新的中成药 , 其主要成分由龙血竭 、 三七 、浙贝 、薏苡仁等组成 , 具有化瘀镇痛的功效 。 临床应用前的动物试验结果提示散结镇痛胶囊具有一定的镇痛 、抗炎和解痉作用 , 能降 低血浆前列腺 F 1a( P G F 1a ) 、血栓素 B 2 ( T X B 2) 及血清雌二醇的浓度 , 升高血清孕酮含量 , 提高小鼠机体免疫功率并改善微循环 。 复旦大学一项研究表明软坚散结中药能降低黏附因子 I C A M-1、C D44的表达 , 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病灶的产生 [ 4] 。 因此散结镇痛胶囊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途径以及引起疼痛的多个因素发挥阻断或干预作用 ,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并且中成药治疗服用方便 , 副反应少 , 易被接受 。 本文对 45例合并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发现 ,散结镇痛胶囊对于中度痛经的缓解程度高于严重痛经 , 可能与病灶的负荷有关 。 另有研究表明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手术或激素类药物治疗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可提高有效率 [ 1] 。
总之 ,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 能有效缓解痛经 、性交痛等临床症状 。 散结镇痛胶囊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使用较安全 。 因此 , 散结镇痛胶囊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治疗方法 。 其远期疗效尚待积累更多临床资料 、延长随访时间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