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一项研究指出,胃旁路术(GBP)和胆胰转流术(BPD)均能较好地控制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瘦素的降低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升高有关。胃旁路术在手术时间、死亡率及增加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等方面优于胆胰转流术。
研究人员将40只糖尿病GK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胃旁路术组、胆胰转流术组、饮食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胃旁路术组、胆胰转流术组分别行胃旁路术及胆胰转流术手术;饮食控制组大鼠每天给予基础饲料15g,自由进水;对照组不限食量。记录手术时间、死亡率。每周测空腹体重。
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8、16周的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治疗前各组大鼠血糖、瘦素及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大鼠血糖及瘦素均无明显变化。饮食控制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第4周时显著降低,并持续至16周,但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
胃旁路术组与胆胰转流术组大鼠治疗后2周起血糖及瘦素水平开始下降,而血IGF-1水平开始升高,并持续至16周,但这两组的血糖及瘦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胃旁路术组大鼠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较胆胰转流术组升高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