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因甘乐复方甘草酸苷胶囊

   [ 摘要 ]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 318 例皮肤病患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的临床疗效, 一次 2 片,一日 3 次, 饭后服用, 14 ~ 21d 为 1 个疗程,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内服和外用药物。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斑秃有效率为 86.00%, 治疗皮炎有效率为 90.00%, 治疗湿疹有效率为94.00%, 治疗荨麻疹有效率为 82.00%, 治疗玫瑰糠疹有效率 90.00%, 治疗皮肤瘙痒症有效率为 86.00%, 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效率为 93.33%, 治疗银屑病有效率为 93.75%, 治疗痒疹有效率为 83.33%, 治疗扁平苔癣有效率为 70.00%。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 318 例皮肤病取得良好效果 , 费用低廉,适合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皮肤病发病率高,且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皮肤科内用抗组胺药物分为 H1 受体拮抗剂和 H2 受体拮抗剂两大类 [1]。近年来皮肤科医生在临床中发现甘草酸苷类药物不仅在肝病治疗中对改善肝功能异常有效,而且在皮肤科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效果显著。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甘草酸苷、甘氨酸、蛋氨酸。现将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在皮肤科中的临床应用 318 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 年 7 月~ 2014 年 1 月间, 随机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 318 例纳入分析,皮疹面积均小于自身体表面积的 10%。其中斑秃 50 例,皮炎50 例,湿疹 40 例,荨麻疹 40 例, 玫瑰糠疹 20 例, 皮肤瘙痒症 50 例,过敏性紫癜 30 例, 银屑病 16 例痒疹 12 例, 扁平苔癣 10 例。入选患者均符合疾病诊 断 标 准, 病 程 1 个 月 ~ 3 年, 平 均 (1.02±0.61)年。男女性别不限, 其中男 162 例,女 156 例。年龄 10~65 岁, 平均 (28.0±5.2)岁。均遵循自愿和自主知情原则,排除了对甘草制剂有过敏史者, 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山东省瑞阳制药有限公司,H20110056) 。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甘草酸苷 25mg、甘氨酸 25mg、 蛋氨酸25mg。一次 2 片, 一日 3 次, 饭后服用。14 ~ 21d为 1 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内服和外用药物, 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本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其中斑秃、皮炎、湿疹、荨麻疹、玫瑰糠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痒疹、扁平苔癣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的诊断标准 [2]。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皮疹消退≥ 70%;好转:皮疹消退≥ 30%;无效:皮疹消退 <30%。总有效率以显效加好转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过 SPSS15.0 软件系统纠错和逻辑检查,随机抽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2 、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 318 例患者,其中斑秃50 例,显效 18 例,好转 25 例, 无效 7 例, 治疗有效率为 86.00%;皮炎 50 例,显效 11 例,好转 34 例,无效 5 例, 治疗有效率为 90.00%;湿疹 40 例, 显效10 例, 好转 27 例, 无效 3 例, 治疗有效率为 94.00%;荨麻疹 40 例,显效 12 例,好转 24 例, 无效 4 例, 治疗有效率为 82.00%;玫瑰糠疹 20 例, 显效 5 例, 好转 13 例,无效 2 例, 治疗有效率为 90.00%;皮肤瘙痒症 50 例,显效 12 例,好转 31 例, 无效 7 例, 治疗有效率为 86.00%;过敏性紫癜 30 例, 显效 6 例, 好转 22 例,无效 2 例, 治疗有效率为 93.33%;银屑病16 例, 显效 3 例, 好转 12 例, 无效 1 例, 治疗有效率为 93.75%;痒疹 12 例, 显效 3 例,好转 7 例, 无效 2例, 治疗有效率为 83.33%;扁平苔癣 10 例,显效 3,好转 4 例,无效 3 例, 治疗有效率为 70.00%。

 

    3 、讨论

    甘草酸苷类药物以往较多关注的是其对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抑制病毒增殖作用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近年来皮肤科医生较多关注它的抗炎作用、 类固醇激素样作用及抗变态反应作用,而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治疗 [3]。同时该药还具有镇静和催眠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能阻断因劳累、精神紧张而导致的病情加重,减轻了由此而造成的恶性循环 [4]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甘草酸苷, 从甘草根中提取,有一分子的甘草次酸和两分子的葡萄糖醛酸组成 [5], 药理活性单位为甘草次酸[6]。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的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 A2 及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水平,从而减少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来达到非特异性抗炎作用。类固醇激素样作用是通过对人体的类固醇激素代谢酶羟甾醇脱氢酶的强抑制作用,从而减缓了类固醇的代谢速度而发挥作用,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而少有激素样副作用。动物实验也证实了甘草酸苷具有抗第Ⅰ型和第Ⅳ型变态反应作用 [3]。此外,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可纠正 Th1/Th2 平衡失调、T 细胞活化作用、 诱导 γ 干扰素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化作用 [7-8], 对减少过敏源的产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甘草酸苷同时还具有醛固酮样作用 [9], 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中甘氨酸、蛋氨酸或盐酸半胱氨酸可以抑制或减轻由于大量长期使用甘草酸苷可能出现的电解质代谢异常所致的假性醛固酮症状。有学者报道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湿疹有效率为 83.7%, 治疗皮炎有效率为 89.7%,治疗斑秃有效率为 73.6%。本组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斑秃有效率为 86.00%, 治疗皮炎有效率为90.00%,治疗湿疹有效率为 94.00%,治疗荨麻疹有效率为 82.00%, 治疗玫瑰糠疹有效率为 90.00%, 治疗皮肤瘙痒症有效率 86.00%, 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效率为 93.33%, 治疗银屑病有效率为 93.75%, 治疗痒疹有效率 83.33%,治疗扁平苔癣有效率为 70.00%。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适用于皮炎、湿疹、斑秃、 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3]、 异位性皮炎、痒疹、带状疱疹 [10]、 过敏性紫癜 [10]、 结节性红斑、银屑病 [9]、 痤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 [13]、 玫瑰糠疹 [14]、 扁平苔癣、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重症药疹、多形红斑 [15] 等皮肤科疾病。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制剂中含有蛋氨酸,其代谢产物可以抑制尿素的合成,从而使机体对氨的处理能力低下,故有血氨升高倾向的末期肝硬化患者不宜给药。本制剂可加重低钾血症和高血压症, 故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严重低钾血症、 高钠血症、高血压、心衰、肾衰患者也不宜给药。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利弊后慎重给药。本品的不良反应一般主要有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口干、浮肿、皮肤瘙痒,心脑血管系统可表现有头痛、 头晕、 胸闷、心悸及血压升高,以上症状一般较轻, 呈一过性反应,一般不必停药。

 

    本制剂费用低廉,治疗效果优于同类药物, 而且其独特的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使其应用锦上添花,用途广泛,适合基层皮肤科医生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