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冲十三味丸是蒙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药之一。由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麝香、珊瑚(制)、珍珠(制)、丁香、沉香、禹粮土、磁石(煅)、甘草、肉豆蔻等13味组成。方中麝香通窍活血、木香调和气血、丁香抑命脉赫依(气),沉香抑心赫依热.肉豆蔻除抑12,赫依外还温中化积、升清降浊,草乌、菖蒲杀黏(肉眼无视的黏虫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出现炎症)、止痛、燥黄水.甘草、珊瑚清脉热,禹粮土愈伤、止血,珍珠、磁石益脑养髓、镇惊安神、除白脉疾病,诃子调理体素、解毒。

众药合用俱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惊安神,除协日乌素(存在于人体各处的黄色液体物质)的功能。主治半身不遂,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语言不清,筋骨疼痛,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痛。

中风,蒙语名为萨病,系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特征的病症。又名“瘫痪”、“偏瘫”等。多见于中年以上血盛之人,发病急骤、病势危重。病因主要由于血、协日(属火,性热)亢盛,骤然上冲于脑,导致脑之黑脉破裂而出血,进而渗于脑质,损害白脉(脑、髓和从脊髓分出连接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白色枝脉)所致;或者由于巴达干(属水,性寒)黏液激增而梗塞脉窍,导致气血运行
不利所致。如情绪激动,突然暴怒或过度兴奋,强力劳作损伤,劳累过度和久病体弱者中水土之毒或受风寒刺激过甚者,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中风的临床表现,突然剧烈头痛,呕吐,遂进入昏迷状态,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同时出现颜面潮红,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呼吸深重而带鼾音,周身皮肤湿润,病侧瞳仁散大,二便失禁。从昏迷中苏醒后舌强而不能言。萨病在临床上易与痹病(白脉病)混淆,虽然两者同属于白脉病变所致,但从病因、病位及其症状表现可相鉴别。[NextPage]

中风则在于白脉之海一脑之受损,病势甚重,表现以半身不遂为主;而痹病则起因于白脉之躯干、四肢分枝的受损,故病势较轻,表现以拘挛、麻木和跛行为主。按病情变化,萨病可分热盛型、寒盛型、赫依盛型、血盛型和黄水盛型等5型。

热盛型瘫:发热,头痛,颜面潮红,尖脉突露,口唇干燥,出现皮疹,脉象细而紧,尿赤黄而气味、蒸气均大。治宜以清热通脉为原则,药物宜投八贵散与主剂扎冲十三味丸交替服用。外治取腓肠脉或肘外脉微量放血。

寒盛型瘫:身体发凉,肤色苍白,头晕,脉象弛缓,尿呈灰白。治宜以祛寒通脉为原则,药物宜投升阳十一味丸与主剂扎冲十三味丸交替服用。

赫依盛型瘫:症见头晕目眩,耳鸣,睡眠失常,多梦,心跳,脉象弱,尿呈灰白色而有泡沫。治宜以兼抑赫依,投沉香十五味散或沉香八味散与主剂扎冲十三味丸交替服用。

血盛型瘫:症见颜面赤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脉象洪大.尿赤黄。治宜以清血热为原则,药物宜投乌兰十三味汤散与主剂扎冲十三味丸交替服用。

黄水盛型瘫:症见周身瘙痒,病侧皮肤发紫而浮肿.伴发凉,脉象颤动。治宜以兼燥黄水为原则,宦投文冠木二十五味散或云香十五味丸与主剂扎冲十三味丸交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