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不能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 102 例, 其中 52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50 例 给 予 苦 参 素 胶 囊 治 疗, 6 个 月 后 比 较 2 组 治 疗 前 后 丙 氨 酸 转 氨 酶 ( ALT)、 天 冬 氨 酸 转 氨 酶( AST)、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血清病毒含量( HCV-RNA)、 血清白蛋白( ALB)、 血清胆碱酯酶( CHE) 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组治疗后 ALT、 AST、 CHE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 05) ;ALB 有明显上升 (P < 0. 05) ;TBiL、 HCV-RNA 变化不明显(P > 0. 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可长期应用于不能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 炎 的 治 疗 中 抗 病 毒 是 关 键, 首 选 干 扰 素 和 利巴韦林, 但有部分 病 例 因 干 扰 素 治 疗 无 效 或 不 能 耐 受 其 不 良反应而导致缺乏 有 效 治 疗 方 法, 但 肝 脏 炎 症 仍 不 断 进 展。复方甘草酸苷主要成分为甘草中的活性物质 甘 草 酸, 具 有 抗 炎、类盐皮质激素、 免 疫 调 节、 抗 氧 化、 保 护 细 胞 膜 结 构 等 多 种 生物学作用, 药 理 作 用 比 较 明 确, 现 已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肝 病 的 治疗。近 3 年来笔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胶 囊 对 无 法 应 用 干 扰 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 102 例进 行 治 疗, 并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现 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无法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 102 例,均为肝功能异常,抗 HCV 阳性和 HCV RNA 阳性,诊断均符合 2008 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 1 ] ,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药物。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治疗组)52 例和苦参素胶囊组(对照组)50 例。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组中男性 45 例,女性 7 例,年龄 19 ~ 75 岁, 苦参素胶囊组中男性 44 例,女性 6 例,年龄 18 ~ 74 岁,2 组在性别、 年龄分布、 所需观察的生化、 病毒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 > 0. 05)。
1.2 方法
2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和苦参素胶囊 1 次 2 粒,1 日 3 次, 疗程 6 个月, 中间监测生化指标。
1.3 观察指标
观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血清总胆 红 素 ( TBiL)、 血 清 病 毒 含 量 ( HCV-RNA)、 血 清 白 蛋 白(ALB)、 血清胆碱酯酶( CHE) 水平, 肝功检测用美国 BECKMANCX5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CV RNA 采用 RT-PCR 法检测。
1.4 疗效判断
有效:ALT 正常或 较 治 疗 前 降 低 50% 以 上;无 效:ALT 未到正常范围或降低程度不足 50% 。
1.5 统计学处理
对 2 组治疗后结果采用 SPSS 10.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 检验,以 P < 0. 05 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2 组疗效比较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组 有 效 39 例, 无 效 13 例, 有 效 率75% ;苦 参 素 胶 囊 治 疗 组 有 效 21 例, 无 效 29 例, 总 有 效 率42% 。2 组存在显著差异( P < 0. 05) , 见表 1。
2.22 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变化比较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 治 疗 组 治 疗 后 ALT、 AST、 CHE 水 平 较治疗前 显 著 降 低 ( P < 0. 05 ) ; ALB 有 明 显 上 升 ( P < 0. 05 ) ;TBiL、 HCV-RNA 变化不明显(P > 0. 05) , 见表 2。
2.32 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丙型 肝 炎 的 标 准 治 疗 是 干 扰 素 加 利 巴 韦 林 抗 病 毒( 特别在长效干扰 素 用 于 临 床 以 后 )[ 2] , 但 临 床 上 常 有 因 不 能耐受干扰素或存在干 扰 素 禁 忌 的 病 例, 但 HCV 感 染 造 成 的 肝细胞炎症仍在不断进展, 肝损伤进行性加重, 导致肝纤维化、 肝硬化、 肝癌的发生, 因此慢 性 丙 肝 即 使 不 能 应 用 干 扰 素 抗 病 毒治疗也应该积极控制炎 症。复 方 甘 草 酸 苷 是 以 β 体 甘 草 酸 苷为主要成分并辅以甘氨酸、 半胱氨酸制成的强力肝细胞膜保护剂, 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来保护肝细胞膜, 抑制细胞色素 C 的 释 放, 通 过 抑 制 磷 脂 酶 A2 的 活 性 以 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而具有抗炎及抑制肝细胞凋亡作用。该药对肝脏的降酶效果已被确认, 其降酶作用在给药 6 h 后即可出现, 给药 12 h 后转氨酶降至最低值, 复方甘草酸苷已经在药物性肝炎[ 3] 和重型乙型肝炎[ 4] 的治疗上取得较好疗效。
抗病毒的慢性丙肝需要长期治疗, 因此本研究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口服而不是 静 脉 滴 注。复 方 甘 草 酸 苷 胶 囊 组 有 效率 75% , 治疗后 ALT、 AST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 05) ,ALB 有明显上升 ( P < 0. 05) , 是 其 控 制 炎 症 后 肝 功 能 恢 复 的表现, HCV-RNA 变化不 明 显 ( P > 0. 05) 是 由 于 复 方 甘 草 酸 苷无抗病毒作用, TBiL 变化不明显(P > 0. 05) 是由于慢性丙肝病人肝功损伤大多 轻 微, 以 转 氨 酶 升 高 为 主, TBiL 变 化 不 明 显。慢性丙肝病人大多症状也较轻微, 故本研究未作比较。苦参素也有一定的抗炎、 抗病毒作用, 有报道先静脉滴注 1 个月后口服 4 个月(1 日 9 粒) , 取 得 较 好 疗 效[ 5] , 但 本 研 究 未 见 明 显 效果, 可能与治疗剂量差 异 有 关。苦 参 素 胶 囊 组 见 到 CHE 水 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 P < 0. 05) , 但 未 见 到 明 显 相 应 临 床 表 现,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其他不良反应。
总之, 对于无法应用干 扰 素 治 疗 的 慢 性 丙 肝 患 者, 复 方 甘草酸苷胶囊可以用于其长期治疗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