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每年全球新发病例大约93.4万,位居所有肿瘤的第2位:死亡约7O万人,位列所有肿瘤的第4位。胃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尤其是东亚地区(日本、中国和韩国)为高发区,约占全球总数的2/3。
在我国,每年新确诊患者达30万多,占到全球的l/3;死亡26万,占所有肿瘤死亡的23.24%。由于胃癌早期诊断率较低,确诊时近40%的患者失去手术机会,而且即使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有将近50%会出现复发转移,所以大多数的患者都要接受化疗。
胃癌的化疗仍然是肿瘤学界的难题和挑战。5年来,尽管积极应用新的化疗药物,包括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TX)、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和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进展期胃癌的缓解率和生存受益有所提高,但并无彻底改观。
迄今为止,氟尿嘧啶类药物依然是胃癌化疗的基石。可是,在临床应用中,5-氟尿嘧啶(5-FU)需要静脉注射,不方便,常有静脉炎、骨髓抑制、其他毒性及静脉置管的并发症,且医疗费用高。如何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更加便捷、安全性高的口服制剂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一项II期临床(Sakata Y,OhtsuA,Horikoshi N,eta1.1998)显示S-1剂量为80mg/m每天2次,连用28天,休2周;51例患者的RR为49%。上述两项研究均表明S-1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优势,而毒副反应轻微。
相对于5-FU,新型氟尿嘧啶类口服制剂应用方便,疗效确切,可以随时调整治疗和剂量强度,能够减少静脉穿刺和置管的风险及并发症,安全性好,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上将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