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原发局限性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结合围手术期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已基本确立。而对于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瘤,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是否结合外科手段进行干预,以延长靶向治疗对疾病有效控制的时间,仍存疑问。

一、原发局限性胃肠间质瘤的围手术期靶向治疗

新近公布的一项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新辅助(辅助)治疗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再次显示出围手术期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优异疗效和安全性。而在2011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上公布的SSGXⅧ/AIO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则证实了延长辅助治疗的意义。结果显示,对于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伊马替尼治疗3年不但较1年的患者拥有更高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65.6%比47.9%),且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对于完整切除困难、可能需要联合脏器切除或切除将牺牲脏器功能的胃肠间质瘤,除非合并急诊情况,否则都应该考虑先进行伊马替尼治疗,而非扩大手术。从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的一些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已可看出,伊马替尼的术前辅助治疗能使绝大多数患者获益,缩小了手术切除范围,降低了手术风险。由于进行了术前治疗,大部分患者肿瘤退缩,术后恶性危险度评估已不能再依据切除的肿瘤大小和核分裂像进行评价,单纯依靠术前肿瘤大小,有时候会导致评估困难。对于这些病例,专家认为,应该放宽作为高危胃肠间质瘤对待条件,围手术期后要完成3年的伊马替尼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