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展期胃肠间质瘤,靶向药物始终是治疗的首选和基础,并且应该持续服用,甚至在肿瘤进展的时候,仍应成为最佳支持治疗的一部分,而不应中断。这时候,手术干预则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的角色。

二、进展期胃肠间质瘤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从理论上讲,由于靶向治疗最终可能都会发生耐药,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不能使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长期获益。对于局限进展期胃肠间质瘤(不能切除病例),可在药物治疗致肿瘤缩小后切除肿瘤,获得临床完全缓解:而对于复发转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在靶向治疗控制期间,手术切除瘤灶:或在患者发生肿瘤进展时,设法切除进展病灶和减轻瘤荷,可能会使药物治疗获益时间延长。

回顾分析显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超过半数患者(65%)术后无进展生存(PFS)超过2年,总生存(OS)接近100%;局限性进展的患者术后中位PFS也有7.7~12个月,中位OS 19~29个月;但广泛性进展病例术后中位PFS仅3个月,OS也只有3.0~5.6个月。

综上所述,原发局限性胃肠间质瘤患者和进展期胃肠间质瘤患者外科手术和靶向治疗的角色选择是截然不同的。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来判断不同的疾病状态、设法获得肿瘤组织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以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伊马替尼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可最大程度地使患者从治疗中获益,而避免过度治疗。而对于准备施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患者,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估计手术的困难程度和衡量手术的利弊得失,这样才可能达到“1+1>2”的效果。